Search

【食農教育的最後一哩路:大學飲食創新】

許多報導指出,台灣的大學生愛吃外食,特...

  • Share this:

【食農教育的最後一哩路:大學飲食創新】

許多報導指出,台灣的大學生愛吃外食,特別是高油高糖的炸雞、珍珠奶茶等等。錯誤的不是這些小吃,而是大學生為什麼會選擇它們?這樣的飲食習慣,不但日後難以改正,也成為疾病的弊端,更別說支持永續食農發展。

過去我寫過文章探討大學食育的議題,像是「失格的校園飲食地圖」、「校園食育,是大學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同學們,該是奪回鍋鏟的時候了。」很多都收錄在我即將再版的書 #明日的餐桌 裡。

幸好,台灣社會在過去幾年也長出了幾種推動校園飲食教育的模式:

👉學生宿舍廚房。其實學生也想要煮飯,但是台灣校園宿舍一般沒有煮飯的空間。例如陽明大學,重新打造學生宿舍廚房,讓學生可以在宿舍動手煮飯。

👉創新校園餐廳。像是東海大學與 對味廚房料理實驗室 一起打造新一代的校園廚房,注重食材的來源,也改變烹調的方式,供應給學生更健康的飲食。

👉校園共煮空間與共煮社團。像是清大近期成立的共煮空間,由共煮社團租下學校的餐廳ㄧ隅,讓團員共煮。

今天我受邀出席由對味廚房與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共同舉辦的「校園飲食創新」小聚,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專家討論大學飲食教育的推動以及面臨的種種困境。

我身邊的兩位,就是在東海大學對味廚房創辦人洪昭勝熱情培育出來的大學生,不但今天幫我們煮出營養美味的便當,現在還開始創業賣甜點,絕對是大學飲食教育「動手做」的最佳案例!

我希望大學除了宿舍的設計開始改變之外,未來都能有空間讓學生可以選擇動手煮飯,更瞭解自己吃下去的食物,為自己的健康開始負責,學校也能把食育當成一回事,還給學生吃的健康的權利而不是福利。

還有很多的路要走,繼續努力💪

#校園飲食創新
#大學自煮
#明日的餐桌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社創新女力,領航新經濟
View all posts